深圳市联欧建设实业有限公司,集各类球场、运动场设计、施工于一体的建筑工程公司,工程建筑施工ISO三体系认证!上万家施工案例,学校幼儿园、市政、小区物业、球场体育馆等诸多单位一致好评!
咨询热线(微信同号)
塑胶球场虽然比不上建设高楼大厦,但同样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工程,看似简单,实则其中的细节非常多。一旦处理不当,轻则影响美观和使用寿命,重则导致场地报废,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。
以下是施工中最容易遇到的“坑”,我们联欧实业将从业主和施工方两个角度来剖析,以便大家能全面了解。
一、 基础层面的“坑”(万坑之源)
塑胶场地的质量,七分靠基础,三分靠面层。基础出问题,面层必然出问题。
1、基础强度不够/起砂起粉
问题:混凝土或沥青基础标号不够、养护不足,表面松散,用手一摸就掉沙。
后果:塑胶层与基础粘结不牢,像在沙子上刷漆,后期必然出现鼓包、脱层、撕裂。
避坑:施工前必须进行基础验收。用硬物刮擦基础表面,无起粉、无浮灰。必要时进行打磨或铣刨处理,并彻底清扫。
2、基础不平整/积水
问题:基础平整度差,存在明显的凹凸不平,雨后出现“水坑”(积水)。
后果:积水处长期潮湿,影响粘结,且面层施工后也无法找平,影响球类运动的弹性和滚动轨迹。
避坑:使用3米靠尺检测,空隙应小于3mm。积水处需用专用补平剂进行修补,确保整个场地排水顺畅。
3、基础含水率过高
问题:基础内部水分过多(新做混凝土基础未充分养护干燥,或沥青基础油性未完全稳定)。
后果:施工后,基础内部水汽受热膨胀,顶起塑胶面层,造成鼓包、起泡。
避坑:必须使用专业含水率检测仪检测。简易方法:用透明胶带粘贴一块1m×1m的塑料薄膜在地面上,四周压严,24小时后观察薄膜内是否有水汽凝结。如有,则说明含水率过高,不能施工。
4、基础裂缝未处理
问题:基础存在结构性或温度收缩裂缝。
后果:裂缝会反射到塑胶面层,导致面层也出现开裂。
避坑:对裂缝进行V型开槽,并用专用填缝材料(如聚氨酯填缝胶)进行处理。
二、 材料层面的“坑”
1、使用劣质材料/偷工减料
问题:为降低成本,使用不合格的塑胶颗粒(如废弃轮胎打碎的颗粒,含杂质、油脂多)、劣质胶水(粘结力差、环保不达标)。
后果:
①环保问题:有刺激性气味,VOCs(挥发性有机物)超标,危害健康。
②物理性能:弹性差、硬度不均、易老化粉化、褪色快。
③安全隐患:颗粒中混有金属碎屑等硬物,可能划伤运动员。
避坑:选择信誉良好的品牌,要求提供材料的检测报告(包括物理性能和无毒环保检测)。施工时派人监督材料开封和搅拌。
2、材料配比不当/搅拌不均
问题:工人未严格按照材料供应商提供的配比进行混合,或多组份材料搅拌时间、搅拌程度不够。
后果:材料固化有问题,局部不干、发粘或固化过快,导致强度不均、脱粒、脱层。
避坑:使用电动搅拌机,确保足够的搅拌时间,使物料混合均匀。每桶材料的搅拌时间要一致。
三、 施工工艺层面的“坑”
1、施工环境不达标
问题:在雨天、高温(>35℃)、低温(<5℃)或空气湿度大于85%的天气下强行施工。
后果:
①雨天/高湿:材料固化反应会产生CO₂,形成无数气泡,导致鼓包。
②高温:材料反应过快,流平性差,来不及施工就初步固化,接缝明显。
③低温:材料反应过慢甚至停止反应,无法固化,导致整体性能失效。
避坑:严格遵循产品要求的温湿度施工条件,关注天气预报,做好施工计划。
2、基层处理不当
问题:底涂(底漆)漏涂、涂刷不均或使用了不匹配的底涂。
后果:这是导致面层脱层的最直接原因之一。底涂是连接基础和面层的“桥梁”,桥梁没搭好,上面自然会掉下来。
避坑:使用配套底涂,均匀滚涂,无漏涂。待底涂完全干透成膜(不粘手)后再进行下一步施工。
3、厚度控制不均
问题:全靠工人手感施工,没有使用专业设备进行厚度控制。
后果:场地厚度不均,导致弹性不一致,影响运动体验和比赛公平性。
避坑:采用“立模”或“钉钉”的方式,在施工前设定好厚度标尺。施工后可用超声波测厚仪随机抽查。
4、施工接缝处理不好
问题:两个作业区块之间的接缝处理粗糙。
后果:接缝处是最薄弱环节,后期容易从此处开始翘边、开裂。
避坑:在上一批次材料未完全固化时,进行下一批次的衔接,并对接缝处进行压平处理,确保无缝连接。
四、 验收与维护的“坑”
1、未充分养护便提前使用
问题:材料施工完后,需要一段时间(通常3-7天)完成固化反应达到最佳性能。甲方心急,提前开放使用。
后果:强度未达标的表面被损坏,出现压痕、脱粒等问题。
避坑:必须保证足够的养护时间,施工方应明确告知。
2、忽视排水系统维护
问题:场地排水口被杂物堵塞,导致雨水无法及时排出,长期浸泡场地。
后果:加速场地老化,缩短使用寿命。
避坑:定期清理排水系统,保持畅通。
给业主的终极避坑建议:
1、选择专业施工队:不要只图便宜,优先选择有大量成功案例、口碑好的专业公司。看“他们做过什么”,而不是“他们说什么”。
2、签订详细合同:在合同中明确材料品牌、型号、规格、厚度、环保标准、工期、保修期限和责任。
3、严把材料关:材料进场时,亲自或委托监理进行验收,核对是否与合同约定一致,并可取样送检。
4、过程监督:关键节点(如基础处理、底涂施工、材料搅拌、摊铺)最好有人在现场监督。
5、最终验收:完成后,不仅看表面是否平整美观,更要借助专业工具检测厚度、平整度、积水等,并索要全套材料合格证和检测报告。
总而言之,避免这些“坑”的关键在于:合格的基础 + 优质的材料 + 专业的施工 + 科学的养护,四者缺一不可。